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杨培东院士,最新Nature Catalysis!
    来源: 时间:2024-04-16 10:51:41 浏览:1433次

    第一作者:Yu ShanXiao Zhao、 Maria Fonseca Guzman

    通讯作者:杨培东院士、Miquel B. Salmeron

    通讯单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DOI: 10.1038/s41929-024-01119-2.



    研究背景



    有机配体覆盖的无机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纳米医学、光电子学和催化领域。纳米颗粒(NPs)上的表面配体对外界刺激的动态响应决定了NP配体系统的功能。例如,在电催化过程中,NP表面上配体的集体解离可以导致NP/有序配体层间的形成,这是一个对CO2到CO转化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微环境。然而,高空间分辨率的原位表征技术的缺乏阻碍了对层间形成机制的全面理解,目前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种夹层的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院士等人利用原位光谱技术,在纳米尺度上通过偏置诱导的配体分离阐明了微环境的形成途径,全面了解了配体动力学导致的NP表面的电场转变。



    文章要点



    1、作者利用原位纳米红外光谱(nano-FTIR)、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来监测Ag-NOLI系统的电化学电位响应的配体动态行为。在振动光谱的帮助下,揭示了十四烷基膦酸(TDPA)配体的偏置诱导解离如何促进电催化中间层的发展,该中间层在Ag表面附近是稳定的。

    2、本文研究表明,随着阴极偏置的逐渐增加,原位纳米FTIR捕获了聚集NPs从双齿配体到单齿配体的转变。此外,SERS还捕获了从单齿配体向自由配体的转变以及烷基链的构象变化。这种配体的连续解离进一步被DFT模拟证明。此外,还揭示了在银表面由配体-解离过程形成的分离的配体和电解质之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逐渐积累。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微环境中限制电场的发展,从而促进了高催化性能。本工作对合理设计具有医学、光电子和能量场的响应性配体NP系统提供基本指导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展示



    1.利用原位纳米FTIRSERS探测微环境形成的实时分子图像

    2.原位纳米FTIR的建立和Ag NPs上配体的初始结合构型的确定

    3.双齿到单齿转换的空间解析和结构动力学

    4.催化中间层的形成过程中的偏置诱导的第二键裂解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别只盯一区!这些二三区化学期刊,发文量多,速度快,真的还不错!

    2021-06-19

    Nature盘点8篇: 北大、南大、密大、亚琛工大等最新前沿成果报道丨生化材9月精选

    2019-10-25

    研究生必备技能:如何检索、下载和管理文献?

    2023-12-06

    MOF&COF顶刊精选:罗建平、陈龙、Yaghi、王为、林子俺、尹学博、师唯顶刊大盘点

    2019-12-06

    ​机器学习顶刊精选: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材料研究

    2019-12-05

    传奇院士王中林:纳米发电机之父,华人最高H因子!

    2023-12-06

    项目推荐/Project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DLS)

    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DLS)

    纳米红外(AFM-IR)

    纳米红外(AFM-IR)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
    +

    你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