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水系电池倍率性能为什么差异大?几种方法揭示动力学
来源: 时间:2025-10-28 15:11:48 浏览:390次

水系电池倍率性能为什么差异大?几种方法揭示动力学

倍率性能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材料导电好不好,更取决于离子传输、电荷转移与界面反应是否匹配。CV看清反应类型,GITT定量出扩散速率,EISDRT则揭示隐藏在背后的时间尺度。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真正理解水系电池的动力学本质,从根源上提升其快速充放性能。

一、倍率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

电子/离子传输速率受限:硫、锌等电极材料本身电子导电性不足,且 Zn² 在电极/电解液中的扩散系数有限,限制了快速反应。

界面反应动力学慢:电荷转移电阻大,界面副反应(如氢析出、副产物沉积)进一步阻碍离子迁移。

结构稳定性不足:在高倍率下,枝晶生长、体积效应和界面破裂会导致电极有效面积下降,极化加剧。

电解液与离子溶剂化效应:高溶剂化能或强氢键环境会减缓离子脱溶剂化,延缓嵌入/沉积过程。

简言之,倍率性能取决于电子传导、离子扩散、电荷转移、结构稳定性等多因素的耦合。

二、典型的动力学研究方法

1. CV:电化学指纹揭示反应速率类型

原理: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是最直观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之一,通过扫描电位并记录电流响应,可获得反应峰位置与强度,从而判断反应类型与速率。

其核心关系为:

i = a·vb

其中 i 为峰电流,v 为扫描速率,指数 b 用于判断储能机理:

b ≈ 0.5 → 扩散控制(离子嵌入主导)

b ≈ 1 → 电容控制(表面赝电容主导)

优点:简便快速,可区分反应类型。

案例分析:

复旦大学卢红斌教授在2024EnSM发表的“Electron-outflowing heterostructure hosts for high-voltage aqueous zinc-iodine batteries” 报道利用电子外流的异质结宿主来稳定水性无卤化物 ZnSO4 电解质中的I+离子,并记录了 CuPc@CNT-ZnI2在不同扫频率下的 CV 曲线,以阐明氧化还原动力学的演变和电荷储存机理。图 1c 显示,随着扫频率从 1 mV s-1 增加到 10 mV s-1, 两个氧化还原偶的电流峰仍然清晰可辨。即使在高扫频率为 10 mV s-1 时,两组峰位于 1.32/1.15 V 1.71/1.57 V, 1 mV s-1 相比,电压极化始终很小,分别为 40 mV 30 mV。这一观察结果表明,在异构化电极中实现了显著的反应动力学和可逆性。

对峰电流对扫频率的对数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两个氧化还原偶的 b 值,估计分别为 0.73/0.57 0.83/0.98。因此,CuPc@CNT-ZnI2 阴极的两步氧化还原反应既受扩散过程控制,也受电容过程控制。然而,较低的氧化还原偶主要受扩散行为控制,而较高的氧化还原偶则受电容行为控制。根据方程计算每种行为对容量的贡献。如图1d 所示,在 1 mV s-1 时,电容行为 (用蓝色阴影表示) 贡献的容量约占总容量的 40%。图 3e 说明了不同扫频率下电容行为的贡献比例。显然,由于 CuPc@CNT-ZnI2 阴极的伪电容行为,电容过程的容量贡献随着扫频率的提高而增加,在 10 mV s-1 时达到 67%


1.碘正极与电子外流异质结构宿主的两步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动力学。(a)CuPc-ZnI2CNT-ZnI2  CuPc@CNT-ZnI2  1 mV s-1 时的 CV 曲线。(b)CuPc-ZnI2CNT-ZnI2  CuPc@CNET-ZnI2  0.5 A g-1 时的 GCD 曲线。(c)CuPc@CNT-ZnI2  CV 曲线在不同扫描速率 (12468 10 mV s-1) 时。(d)收集的 b 值放置在相应的氧化还原峰周围。CuPc@CNT - I2 1 mV s-1 时的 CV 曲线和显著的容量贡献。(e)计算了不同扫描速率 (12468 10mV s-1) 下扩散和容量行为的容量贡献比。



2. GITT间歇滴定法定量测扩散系数

原理:GITTGalvan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通过恒流脉冲+静置模式测定电位变化,利用稳态与瞬态电位差计算离子化学扩散系数 D

简而言之,扩散越快,电位变化越小。

GITT 能揭示不同充放电阶段的离子迁移速率,是理解倍率衰减与极化来源的关键手段。

优点:可定量计算 D;揭示动力学瓶颈;

缺点:测试耗时长,对稳态假设敏感。

案例分析: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教授在2025年于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的“Aqueous zinc–iodine batteries with ultra-high loading and advanced performance”报道了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Cl)固态添加剂实现四电子水系碘电池。其中使用恒流间歇滴定技术进一步研究了 BMICl I-/I0 I-/I0氧化还原偶转化动力学的影响。GITT 图是在 1C 的电流速率下获得的 ( 2a)。在充电过程中 ( 2b)NaCl系统的扩散系数 (D) 1.6V 以上的电压范围内显著降低,表明 I0/I + 的转化速率比 I-/I0 慢得多。相比之下,BMICl - 电极在相同电压范围内 D 的降低幅度相当小,表明 BMICl 增强了 I0/I + 的转化动力学。此外,NaCl - 电极中 D 1.9 1.6V 之间的异常增加是由放电过程中强烈的 I + 水解引起的 ( 2c)BMICl电极中改善的转化动力学有助于提高放电容量。如图 2d,e 所示,I0/I + 还原偶在基于 BMICl 电极的 4eZIB 中提供了约 208 mAh g -1 的放电容量,显著高于在基于 NaCl 电极的 4eZIB 中观察到的约 125 mAh g -1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动力学

2. (a) 第一个放电周期后记录的 GITT 图。(b)  扩散系数与电压,根据充电阶段的 GITT 数据计算。(c)扩散系数与电压,根据放电阶段的 GITT 数据计算。(d) NaCl-4eZIB 0.5C 下的 GCD 曲线。(e)  BMICl- 4eZIB 0.5C 时的 GCD 曲线。

3. EIS & DRT:从阻抗谱到反应时间常数

原理:电化学阻抗谱(EIS)通过小幅交流激励获取 Nyquist 图,可区分:

高频:界面电阻(Rs);

中频:电荷转移阻抗(Rct);

低频:离子扩散(Warburg 区)。

DRTDistribution of Relaxation Times)是在 EIS 基础上进行反卷积,将复杂阻抗分解为多个独立时间常数峰,对应不同过程(界面反应、离子扩散、溶剂化结构重排等)。

优点:分辨多过程、定量精确。

案例分析:

吉林大学 Guo 等人在 Angew. Chem. Int. Ed.报道了一项对水系 Zn-Mn 电池反应机制的系统研究 “To Make a Painstaking Investigation: Revealing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Aqueous Zn-Mn Batteries “。该工作通过变量分离实验,逐步剥离MnO2正极、Zn 负极与电解液的影响,最终确认电池能量存储主要遵循 Mn2+  MnO2 溶解沉积反应 ,而非传统认为的 Zn2⁺ 或 H 插层机制。

为了进一步追踪反应动力学,他们将 EIS 与 分布反应时间常数(DRT) 结合分析。通过对阻抗谱反卷积,DRT 能够将复杂的整体阻抗分解为多个时间常数峰,从而解析不同电化学过程的独立特征。结果显示(图 3c,d),105–101 s 区间的峰分别对应溶液电阻、界面电荷转移及 MnO2内部传导,而在 102 s 附近出现的新峰代表 Mn2+的扩散行为。加入 Mn2+后,该扩散峰显著增强,说明电解液中 Mn2+参与了额外的传质过程;放电后峰值上升、充电后峰强下降,清楚地对应 Mn2 在电极间的可逆溶解与再沉积。这一结果直接验证了 Mn2+ / MnO2 的动态平衡机制,并解释了体系从初期库仑效率 < 100% 到稳定循环 ≈ 100% 的演化规律。通过这种方式,EIS DRT 不仅定量刻画了不同过程的阻抗贡献,还揭示了 Mn2⁺ 迁移、界面反应及 Zn2⁺ 水解耦合的多级动力学,为理解水系 Zn–Mn 电池倍率性能差异提供了清晰图景。

充放电循环比较

3. (a) 不同电解质的 R-CA CA 解构电池在 0.1 mA 电流下的充放电循环比较 (CA 0.52 M ZnSO4 + 0.5 M MnSO4CA02 M ZnSO4 + 0 M MnSO4)(b) 不同 Mn2+ 浓度的电池开路电压;(c) ZnSO4  2 M ZnSO4 + 0.2 M MnSO4 电解质的电池的 DRT 比较;(d) ZnSO4 电解质的放电和充电电池的 DRT 比较。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一文详解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

2023-10-08

热重分析(TG-DTG)曲线的几种解析方法

2023-12-26

接触角测试(CA)的原理、样品制备要求及实际应用

2023-11-16

一文详细介绍he染色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023-11-23

BET气体吸附原理及其技术发展

2025-02-21

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教程

2022-08-12

项目推荐/Project
原位XRD(水系电池)

原位XRD(水系电池)

原位拉曼(水系电池)

原位拉曼(水系电池)

原位红外(水系电池)

原位红外(水系电池)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
+

你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