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同步辐射+原位红外】监测氧化铝上单个Pt原子在CO氧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ACS Catal.
    来源:本站 时间:2019-12-30 20:51:44 浏览:5600次

    研究背景

    单原子催化剂(SACs)可以将活性金属原子完全暴露在反应中,使得原子利用率为100%,从而极大降低对贵金属的消耗。另外对于负载型的纳米粒子,SACs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然而由于单原子容易团聚形成更大的颗粒的缺点,解决SACs的稳定性是未来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虽然对于负载型纳米颗粒的催化动力学效应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对于SACs的催化动力学效应仍然不清楚。

    研究成果

    最近,法国里昂大学的Laurent Piccolo教授(通讯作者)课题组报道了通过STEM、X射线吸收光谱和原位红外研究表明,氧化铝上的单个Pt原子通过Pt-Oads-Al支撑桥的形成在O2气氛中稳定存在,但在H2气氛下Pt原子会聚集形成团簇。因此,作者利用STEM和IR研究了Pt/γ-Al2O3SAC在整个CO氧化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与其催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工作以题目Dynamics of Single Pt Atoms on Alumina during CO Oxidation Monitored by Operando X-ra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es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

    图文解析

    作者通过浸渍法合成了负载量为0.3w.t%的Pt/γ-Al2O3单原子催化剂。研究发现,当γ-Al2O3的负载量大于1w.t%时,单原子Pt与Pt纳米团簇会同时存在。此外,在不同的气氛下处理可以得到不同分散度的催化剂。在H2下,催化剂容易形成大的纳米团簇,而在O2中会形成单原子Pt。文中作者采用CO:O2含量比为2:10%与2:2%时前处理得到的两种催化剂。

    图一 不同负载量Pt/γ-Al2O3样品的STEM图像。

    预催化实验中,在第一次循环CO后,对比半转化温度230℃与200℃时,发现低温使Pt对CO中毒,尤其从150℃降到室温过程中形成了少量的Pt-Pt特征键。利用EXAFS证明Pt-Pt特征键的出现,表明Pt原子出现团聚。同时,也利用DRIFTS也证明了上述结论。但是在预还原处理纳米团簇催化剂时,在EXAFS谱图中出现了Pt−O键消失的现象,而利用XANES和原位红外表征证明了Pt-Pt键的出现。

    图二 Pt与CO氧化反应过程:(a) EXAFS显示了整个煅烧/反应/还原/反应过程中FT随时间的变化;(b) DRIFTS图谱的νC-O吸收带演变在煅烧后(底部)和拉伸后(顶部)Pt羰基波数的反应步骤;(c) CO氧化反应过程中相关曲线。

    紧接着,作者总结并定量比较了三种情况下白线强度(a)和Pt-Pt配位数(b)的演变。两个量在整个实验中显示出很大的变化。WLI在高氧化条件下是最大的,即煅烧处理和高反应温度(高CO转化率)。总之,图三表明了Pt还原(a)和Pt聚集(b)的趋势。从0.3Pt COOX10切换到1Pt COOX10或0.3Pt COOX2导致WLI降低,即Pt负载的增加和氧浓度的降低都具有Pt还原效应。在1Pt COOX10和0.3Pt COOX2实验中,在大约100℃EXAFS已经检测到对应少数原子簇的Pt-Pt键,而对于0.3Pt COOX10,Pt簇仅在冷却中200℃以下出现。 因此,更多还原(COOX2)条件导致簇中更多数量的Pt原子。

    图三 0.3wt%Pt/γ-Al2O3(COOX10和COOX2)和1.0wt%Pt/γ-Al2O3(COOX10)的煅烧/反应/还原/反应期间,衍生自EXAFS分析的XANES白线强度(a)和Pt-Pt配位数的演变(b)

    本文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利用传统的STEM、先进的同步辐射原位红外等技术考察了单原子Pt/γ-Al2O3催化剂在CO氧化过程中的Pt迁移转化。研究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最初的单个Pt原子逐渐聚集为部分氧化的Pt团簇。单个Pt原子在室温下与氧气强烈配位,而在较高温度下与CO配合,可以防止SAs催化反应。同时,由于团簇比单原子更有活性,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和氢处理时导致CO氧化活性的增加。本文中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证明Pt原子的反应动力学,此外,该工作丰富了关于Pt1/γ-Al2O3SACs的CO氧化活性的争论。当然,这种研究方法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催化体系。

    文章题目:Dynamics of Single Pt Atoms on Alumina during CO Oxidation Monitored by Operando X-ra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es.

    ACS Catal., 2019, DOI:   10.1021/acscatal.9b00903

    本文由风清扬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计算GO”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测试狗,投稿转载请联系GO三思(kf01@ceshigo.com),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别只盯一区!这些二三区化学期刊,发文量多,速度快,真的还不错!

    2021-06-19

    Nature盘点8篇: 北大、南大、密大、亚琛工大等最新前沿成果报道丨生化材9月精选

    2019-10-25

    MOF&COF顶刊精选:罗建平、陈龙、Yaghi、王为、林子俺、尹学博、师唯顶刊大盘点

    2019-12-06

    ​机器学习顶刊精选: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材料研究

    2019-12-05

    包信和院士成果精选丨用坚守不渝开启催化世界

    2019-12-06

    ​发光材料顶刊精选:杨阳、陈平、安达千波矢、唐本忠、夏志国顶刊大盘点

    2019-12-05

    项目推荐/Project
    同步辐射XRD

    同步辐射XRD

    同步辐射GIWAXS/GISAXS测试

    同步辐射GIWAXS/GISAXS测试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