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博士Nature造假导师受罚,中国学者被集体撤稿323篇,论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科学10分钟 时间:2022-05-23 12:29:04 浏览:4824次


    撤稿,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不算是稀罕事。


    但最近有两条关于撤稿的新闻,却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博士论文造假导师连带被罚

    操纵同行评审,中国学者被撤稿323篇


    第一件事关于顶刊 Nature 。


    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在 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划时代研究”。



    然而,一年半后,这篇文章却因结论无法重复以及原始数据不能获得而被撤回。


    与此同时,该博士参与研究的另外两篇论文,也因涉嫌数据造假被撤回。


    名古屋大学知道这件事之后,对该生启动了调查。


    结果让人十分震惊:


    他不仅长期伪造数据,而且在接到通知要被调查后,还扔掉了实验室的MacBook Pro笔记本。


    对此,名古屋大学表示:


    这位博士生在日常做实验的过程中,既没留下电子的实验记录,也没有原始的实验记录本,而是使用实验室共用的 Mac 笔记本,将数据保存在dropbox(一个云端储存网站)上。



    所以校方调查并没有受到相关影响。


    最后,不止这名博士生受到了处罚,他的两名导师也被JSPS禁止资助三年。


    第二件事,就发生在前不久。


    世界性计算机从业员专业组织美国计算机协会(简称ACM),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性讲座和会谈,以供各会员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上一次的信息管理和技术国际会议,在2021年8月19日到20日召开。


    在那次会议期间,共发表了323篇会议文章,可谓是数量惊人。


    然而,主办发却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并称他们“没有以任何方式参与对该论文或提交给会议论文的同行评审,” 只负责确保场地和进行会议。


    随后,人们发现这些论文的同行评审全部都是由北京的一家公司负责的,而ACM从这家公司拿到的同行评审PDF,似乎也是伪造的。


    ACM之后撤回了全部323篇文章,而这些文章,全部都由中国学者参与。



    02.论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因为造假被撤稿的事,其实并不算少见。学术界对造假行为,也是深恶痛绝。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坚持造假呢?


    撇开监管和机制的问题,单以造假方来说,或许有三个答案:


    一.成本低


    做一次实验,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无穷无尽,中间还有无数次失败的可能。


    而造假,可能只需要换个图,P个数据,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获得无数赞誉。


    二,收益高。


    学术成果就是硬通货,当发表在顶刊上,这个硬通货也会随之身价倍增,为学者本人带来无穷的好处。而这份好处,足以让人甘冒大险。


    哈佛大学医学院出过一位“心肌细胞”领域的大牛艾佛萨,他曾在《自然》和《细胞》两个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说有“心肌干细胞”的存在,它的名字叫cKit+细胞(或称c-kit阳性细胞),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分化成心肌细胞,或可以修复心肌损伤。美国政府为此给予他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经过四年调查后,哈佛大学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心肌干细胞」,艾佛萨从 2001 年开始的该领域研究,全都是造假。


    虽然无法确切得知他从中获得了多少收益,但哈佛医学院因此赔偿了美国政府1000万美金。



    那么,造假者本人获得了什么惩罚呢?


    仅仅是关闭实验室和撤稿。


    这也是很多人会选择造假的最后一个原因:风险小。


    如果不被发现,就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钱收益和业界名誉;万一被发现,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退出学术界。



    物理学史上最大的丑闻:舍恩事件


    他通过伪造数据,在3年中发表了超过100篇论文,只2000年就在《科学》和《自然》这两本期刊上发布超过8篇论文。


    他因此获得了名誉,地位和金钱,还有人想要推荐他去诺贝尔奖


    东窗事发后,science,nature连撤十余稿,而他本人,仅仅是被剥夺了博士学位,退出学术界。


    3. 制度要完善,态度要踏实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在论文造假背后,学者的KPI压力和各期刊的评审制度,也都有着相应的责任


    如今,业界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期刊发布了对应的政策。


    比如说,前不久,南京大学就官宣:“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同时在学科建设方面,还要清理以论文数量、国际排名为参考的评价标准。


    这将大大减少学校教授的论文压力。


    去年年末,科技部发文公布了12批235篇造假论文的查处结果。


    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了撤销学位、职称和荣誉称号,取消申报项目资格,追回奖励奖金等处理。


    同时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开发智能工具,对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开展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论文中的学术不端问题线索。


    从规章制度上,增大了论文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加大了造假的成本



    期刊方面,也想出了新的政策。


    著名开放期刊《Cureus》推出了一个“耻辱墙”(Wall of Shame),专门用来展示存在学术不端的作者。


    “耻辱墙”(Wall of Shame)


    列入耻辱墙的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剽窃行为;

    数据和图像的盗用或伪造;

    同行评审欺诈;

    付款欺诈.


    目前已有12人墙上有名。


    部分名单


    这种方法是否可取暂且不提,至少已经在减少论文造假方面,向前走了一步。


    正如颜宁老师所说:对学术不端事件处理得越公开、越清晰,人们去触犯这些道德标准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对这些事进行认真公开地处理的话,再多的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教育都是徒劳。


    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需要各机构建立更规范的机制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让学术界可以公平运作。


    另一方面,学者也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学派争论,以及不同的观点和问题,参与更多的国际性会议,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和信息。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Scientific Reports:年发文破2W,不是预警期刊啦,快来看看!

    2022-07-04

    催化二区好刊推荐丨发文量大、速度快、对国人友好!

    2021-07-01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虽贵为1区期刊,但发文量大,对国人友好,值得试试!

    2021-07-01

    待遇丰厚丨日本东北大学李昊课题组诚招特聘助理教授/博士后(材料计算或机器学习方向)

    2022-07-04

    突发!复旦大学院长被教师持刀捅死,真的是“内卷”“非升即走”的错?

    2021-06-19

    2021国产期刊影响因子飙涨!占据榜首的竟是新刊!(附Excel下载)

    2021-07-01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
    +

    你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