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全网最全SCI期刊投稿经验,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在这里!
    来源: 时间:2022-12-20 10:34:28 浏览:3305次

    科研苦,科研累,科研让人掉眼泪~

    每一个科研人的苦涩辛酸只有自己清楚,当你千辛万苦做出了很好的实验结果,欣喜若狂之时,你可能会逐渐听到导师的下列“夺命之剑”:

    “好好整理一下实验数据,早点开始写文章!”

    “想想看可以投哪个期刊?”

    “文章改好了,你看看没啥大问题就去投了吧!”

    “审稿意见回来了,赶紧改好返回去!”

    ……

    作为一个兢兢业业,苦逼的科研人员,你以为好的实验结果意味着“修成正果”,其实大错特错!

    尤其是理工科的研究者,好的实验结果不是结束,只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开始!

    生而为人,谁都是第一次!

    从整理实验数据到写文章,从反复修改手稿到选择合适的SCI期刊,从文章投稿到审稿意见的回复……对于科研小白的“折磨”深入灵魂,没有经历过的人难解其中滋味!

    本期,笔者就分析总结了SCI期刊从写作到回复审稿意见的全流程,并撰写了3大“法宝”,整理了多条“金科玉律”,希望能给科研小白们带来帮助。

    法宝一:文章写作篇

    论文一般包含以下结构: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与讨论、图表和数据以及参考文献(图1)。


    图1 SCI论文基本结构组成

    每个章节中应该包含的细节在各个刊物都有所不同。但在每本杂志的网站上,你都可以找到一份详细的“作者说明”,列出了对于文章组成部分的要求。


    1、标题

    论文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标题。标题通常是读者遇到的第一个元素,所以它的质量决定了读者是否会花时间阅读随后的正文。标题不仅传达了论文的核心观点,也是对作者的一个持续提醒,让文章专注于传达标题的思想。毕竟,科学是从复杂的数据中抽象出简单的原理。标题是论文成果的最终提炼。此外,一个好的标题还能够迅速吸引审稿人的目光,提高中稿几率。因此,标题的选择务必要慎重,每一个单词都要细细斟酌。


    2、摘要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摘要是论文中唯一阅读的部分。这意味着摘要必须有效地传达论文的全部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摘要的书写必须高度凝练且囊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术论文的摘要通常不超过200字。


    3、引言

    引言的撰写需要作者做好足够的文献调研和前期问答,撰写的目标是提供理解文章所需要的背景信息,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诱导审稿人对文章的重要性做出公正判断。引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描绘工作目标;

    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

    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现存的研究有什么问题和不足;

    用什么新方法解决这个课题;

    预期的结果和贡献是什么;

    文章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是什么等。

    在撰写引言时,尽量少用行话,对于专业术语,要交代清楚,并且所有的缩写和术语在首次出现时都要给出明确定义。


    4、方法

    实验方法部分主要描述实验执行的步骤、条件参数、仪器、材料等,这部分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没必要繁琐,但切忌模糊不清。


    5、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部分要按照时间先后或者重要性排序,使用过去时叙述实验结果,并且所有的数据要精准且和全文保持一致。实验结果分析是对实验所得图形的补充而非简单重复,每个结论,在后面的问题讨论部分都要有所对应。事实上,所有科研人员拿到的数据不一定都是好的,关键在于如何分析。好数据如果分析不好,文章档次也不会很高。坏数据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就能说明很大的问题,不要把想法固定在一个点上,要学会换角度思考。数据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但不要过分的修饰数据,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符合逻辑。


    6、图表与数据

    高水平论文对图片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很高的清晰度。建议所有的图片都转换成eps格式,而不建议使用bmp和jpg格式。另外,根据实验数据画曲线图时,建议用matlab或者origin,而excel多用于实验原始数据处理,不建议直接用。很多时候,审稿人拿到一篇论文,第一时间就是查看文章的图表数据,排版合理,布局优美的图表能极大勾动审稿人的兴趣,会让人觉得“好的图表,文章质量也会很好”的感觉,因此,图表的制作与排版一定要保证尽可能的精美优良。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一定要适当,尽量多引用预投稿期刊,尽量引用最新的引文,并且一定要确保参考文献的格式符合预投稿期刊的标准,具体规则可以从预投稿期刊下载几篇最新文章对照修改。


    法宝二:期刊选择及状态解读篇

    终于写完了初稿,你长舒一口气,然而这个时候,又一个难题涌上心头——期刊的选择!

    选择期刊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匹配自己的文章到与该文章档次相当的期刊。所以选择期刊最理想的情况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以笔者自己的经验为例,曾经投稿过一个国外学术期刊,审稿周期高达7个月,最终编辑给出的结果还是拒稿。既耽误了时间,又反复折磨内心。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请国外的同行或国内的专家对你的文章进行评估。主要针对文章的原创性、严谨性、完整性、研究方法多样性、研究意义是否重大、论文写作是否清晰流畅等进行评估。只有当清楚自己文章定位的时候,选择期刊的标准才能更加客观。

    当然,对于小白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师兄师姐推荐,绝对比自己“盲人摸象”要好很多!此外,从期刊官网上下载同领域的最新文章做对比,也不失为判断自己文章是否达到该期刊标准的一个好办法!

    选择好期刊,成功投递后,就开始了漫长而又痛苦的等待了,有心的人会发现自己文章的状态变了又变,但却不清楚具体含义。接下来,笔者就投稿SCI期刊面临的最常见状态做详细解读!


    1、Submitted to Journal

    顾名思义,就是投递给期刊,通常该状态会持续1~3天不等,期间不需要操作,耐心等待即可。


    2、With Editor

    一般情况下,投稿后一个星期内会出现with editor状态,表明稿件分配到了某位编辑手上。这个时候就是文章面临的第一道坎了,如果编辑粗略看下来认可你的文章,那么将会邀请同行评审,否则会收到拒稿结果。当然,拒稿的同时有些编辑会建议转投某某期刊,这个不是必须转投,也不是代表转投后百分百接收,因此需重新慎重考虑。


    3、Under Review

    若出现该状态,那么恭喜,你的文章成功跨过了第一道坎,进入了同行评审环节,该过程有快有慢,快则一周,慢则几个月,这就涉及到前文提到的期刊选择的重要性了,如果文章急于出结果,应该选择投稿周期相对较短的期刊,相关信息在期刊的官网上都能看到。值得注意的是,处于该状态时建议不要轻易催稿,除非under review时间明显超出该期刊平均审稿周期,否则耐心等待结果即可。


    4、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该状态表示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给编辑,等待编辑给出最终意见。这个状态大多情况下不会持续太久,几小时到几天为多,基本上根据最初投稿后分配的稿件编号数量可以预测到这个过程的处理时间,切勿催稿!有时候有些期刊还会出现decision in process状态,事实上两者较为类似。


    5、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如果经历过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状态,文章没有收到拒稿结果的话,那么就会收到小修或大修的通知。到此,文章的接收已经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了,只要作者认真完成审稿意见,不刻意“作死”挑战编辑和审稿人。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小修还是大修,回复意见时一定要态度诚恳,仔仔细细的回复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包括实验数据的补充等,语气要真诚,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没有条件补充的数据要诚恳的说明原因。


    6、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经过修改的文章重新投递时出现的状态,随后可能出现的状态等同上文。


    7、Accepted

    最终,稿件出现accepted状态,表明文章被接收,至此,可以“普天同庆”了。当然,接收后的一周内还会出现校稿,不要忘了哦,这是最后一次修改错误的机会~


    法宝三:审稿意见篇

    很多人以为收到小修或大修的意见后文章就肯定会被接收了,其实不然,审稿意见的回复至关重要,网上不乏小修后被拒的案例,因此,笔者特意列出了该部分,希望给那些正在回复审稿意见的人带来帮助!

    回复审稿意见时,通常需要准备一个单独的“Responses to  Reviewers”文件。首先撰写一个礼貌的开头,感谢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建议,表明这些建议对文章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再大概说明对文章进行了哪些修改及标记(图2)。

    图2 Responses to  Reviewers的开头


    随后,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有多个审稿人的情况下,切忌将同类型问题混为一谈,要分开逐个回复(图3)。

    图3 逐条回复审稿人示例


    回复时注意,若对正文进行了修改,建议将修改内容单独列出来,避免审稿人反复查看原文(图4)。

     

    图4 修改内容示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规的可以直接回复的问题外,审稿意见可能还涉及到需要补充新的实验数据、文章格式及部分语法错误和引用新的参考文献等问题。


    1、对于新的实验数据: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补充,条件不允许的时候要尽量委婉说明原因或申请延长返稿日期。


    2、对于文章格式及语法问题错误:

    务必要认真仔细的重新检查文章内容,切忌敷衍了事,尤其是对于审稿人提到的段落,一定要仔细核查。


    3、对于审稿人提出的引用新的参考文献问题

    通常这些新的参考文献是审稿人自己的文章,如果领域相同还是尽量引用,若领域不同则需慎重,要注意编辑的态度,如果不能引用也需态度诚恳的说明原因。


    总结

    任何一篇SCI文章从撰写到接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因此,“前辈们”的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希望上述经验能帮到急于投稿的科研小白们,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及时在评论区给小Go留言哦~~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2020-05-03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2021-06-19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2021-01-22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2019-10-25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2019-10-25

    Zeta电位的基本理论、测试方法和应用

    2020-08-24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