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科学界吴彦祖,“最帅院士”王德民为何被清北拒之门外?最后又因何闻名于世?
    来源: 时间:2022-12-21 15:42:36 浏览:6019次

    王德民,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中国石油开采领域,王德民院士是名副其实的大家。然而,岁月如刀、英雄迟暮,老一辈的科学家正在逐渐退出舞台。谁也没想到,随着一张照片的爆出,80多岁的王德民院士在21世纪的今天,突然就成了“网红”!

    五官端庄、剑眉星目,人们惊叹于王德民院士年轻时的容颜,他也因此被网友亲切的称为“科学界吴彦祖”,冠以“最帅院士”的称号!

    本期,笔者就带领大家走进这位科研界“网红”的传奇人生!



    被清华北大拒之门外



    1937年2月,王德民出生在一个中瑞混血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外科圣手,父亲自小留美学医,回国后担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母亲则是中央外贸学院教师,精通四国语言。

    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幼年的王德民只能在家接受启蒙教育,好在家庭条件优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5年。在此期间,母亲一直用英文教他识字、绘画,因此,王德民小时候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几乎不识汉字。

    1945年,王德民终于有机会进了一个基督教会当插班生,且刚上学就直接进入三年级,但此时的他一句中文也不会讲,汉字也不会写。家里连接请了三个老师来教王德民汉语,但都以失败告终,平时的考试答题也是全靠猜,成绩一塌糊涂。

    后来回忆幼年时,王德民院士曾这样说到:“我并不懂它(汉字)写的什么,我也不懂我写的什么,就是背形状。”

     

    图1 王德民院士回忆幼年学习汉语

    不出意外,对汉语一窍不通的王德民成了班上的“学渣”,但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王德民还是被“保送”进当时最好的学校——北京汇文中学。正是在这里,年轻的王德民学会了汉语,并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图2 如今的北京汇文中学

    在当时,国人的观念还较为传统,跨国婚姻极少,因此很多人不能接受王德民的“混血”身份,他也常常被认为是外国人,时常感到孤单。尽管如此,学会汉语的王德民犹如打开了“任督二脉”,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1955年,王德民顺利从汇文中学毕业。而随着当年的高考成绩的公布,王德民更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他的数理化三门课成绩都近乎满分(数学100分、物理98分、化学96分),欣喜若狂的王德民填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几所国内顶级院校的志愿,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志愿审核时,由于血统问题,政审不过关,他所填报的几所顶级高校均没有给他发录取通知书,就这样,王德民遗憾的与清华北大等高校失之交臂。心灰意冷之际,王德民收到了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谁也没想到,这个混血少年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创中国石油的新时代。



    最帅石油专家



    1955年秋,刚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的王德民前往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报道。因其颜值逆天,报道当天就成了学校的半个名人,但王德民并不为这些外物所动。在石油学院的5年中,他门门功课都是5分,而且体育方面也很优秀,是校运动队的主力队员,同时也是全校3名模范学生之一。

    图3 北京石油学院学生注册证

    1960年,王德民以优异的表现顺利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学校告诉他毕业后可以选择留校任教。当时能留京工作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机会,但王德民放弃了,他有自己的想法!

    石油,一直被誉为“黑色黄金”,又是工业发展的“血液”。但探测过中国油脉的外国专家曾说:“中国是陆相沉积的地质构造,不会有大油田,微弱的石油产量,还不够用来点灯照明。”一顶“贫油”的帽子紧扣在中国头上,几乎扼杀我国改变落后面貌、发展工业的希望。

    而王德民所谓的想法,正是石油,他想“干一番大事业”!时逢东北传来喜讯:大庆发现特大油田!王德民欣喜若狂,主动请缨!

    1960年秋,王德民前往大庆油田工作,被分配到采油地质室测压组,参加了松辽石油会战。他发现当时国际通用的“赫诺法”没有考虑井与井之间的干扰,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误差会越来越大。王德民立志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分析解释方法,他自学俄语研究数学推导方面的苏联资料,废寝忘食、连续奋战100多天。

    他天天和工人抬着绞车上井测压,下到千米以下的仪器,全靠人力用绞车摇上来。平均每天都要测十几口井,井距500多米,绞车重达100多公斤!而每到冬天,都需要脱掉棉袄给井口保温,用身体的温度把防喷管里的原油融化才能让仪器顺利下井,条件艰苦,但王德民甘之如饴!

    终于在1961年的春天,王德民推导出了符合大庆油田实际情况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并命名为“松辽法”,该方法比起国际通用的测油法,精确度还要高出两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没有不赞赏和羡慕的,因为在任何油田都见不到如此准确完备的资料,即便是美国也只能采出地下33%的原油,比大庆低了10个百分点!

    图4 王德民在大庆油田工作照

    1963年,王德民被评为油田的科研标兵,并由技术员破格提升为工程师;同年年底,他被调到采油工艺研究所,负责主持油井分层测试技术的攻关。经过两年多反复试验,他带领团队先后研究出多油层试油和油水井分层测试等一整套工艺,填补了中国下有封隔器的油井无法进行分层测试的空白。

    也就在这一年的123日,周恩来总理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从此石油基本自给了!王德民在台下激动得热泪盈眶,苦与泪都值得了,他只觉得幸福!

    1970年初,针对大庆油田出现的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含水量上升的问题,王德民带领同事们连续攻关一年多,历经上千次的试验,成功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偏心配水器,这套偏心配水工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在此期间,他和全所人员共取得了2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后十余年,王德民一心沉浸在大庆油田里。1986年,王德民成为了大庆石油管理局总工程师,带领1000余名技术人员对8个系统工程的两百多个科研课题进行攻关,其中用聚合物驱油的方法三次采油,已取得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明显效果。

    1991年,以副局长的身份集中精力负责油田科技工作和三次采油技术。他通过无数次试验改进了设备及流程,用实践使国际上也很难应用的化学驱三次采油方法在大庆油田进入大面积工业化运用阶段,大幅提高了油田的产量。

    19946月,考虑到王德民在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他顺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领域内专家曾这样评价:他扛住压力,经历失败再失败之后,终于研制出可以代替流水注入地下,把深藏在石头孔道中的原油给“逼”出来的聚合物。 三次采油的奇迹,中国首创,举世无双。哪怕是今天,世界平均采油率也只有30%,大庆油田却高达70%。而王德民,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



    来自星星的院士



    名气蜚声中外,众多西方国家纷纷抛来橄榄枝,高薪聘请他到国外搞科研。但王德民从不为所动。他说道:“和国外比,我的工资不算高,但足够我用,能让我施展才华的地方,只有中国。

    2000年,和油田打了四十年交道的王德民,从大庆油田公司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但是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油田的科研工作。每年油田的技术会议,他都要去参加,去给后辈们把关。

    2005年,他又主持攻克了“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这种技术通过聚合物,将碱性剂与天然气结合,能有效去除油岩上层的油,大幅提高石油的可采收率。

    2009年,王德民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该奖项旨在评选出做出杰出科研成果的科研工作者,奖励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图5 王德民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6年4月,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以表彰王德民院士在油田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已经79岁高龄的王德民院士站在台上,激动的说道:“我是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在大庆油田工作了五十多个年头,我同所有扎根于大庆油田的工作人员一道,为油田的开发建设努力工作,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内心感到无比光荣,也深知,这份荣誉并不是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全体石油科技人员,这份荣誉既意味着鲜花与掌声,也意味着使命和责任。

     图6 “王德民星”命名仪式

    正如王德民院士常说的:“不是我选择了石油,是石油选择了我。”

    即便如此,王德民院士的一生,从未辜负过这番选择。他也因获得“王德民星”,被亲切的称为“来自星星的院士”。

    结语

    如今,80余岁的王德民院士又因混血的容貌,突然走红网络。但是“网红”的虚名对于他来说,远远不如他的科研工作有意义。而在中国,还有很多和王老院士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只是为了一个信念——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他们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让中国在世界中拥有更加强大的地位与能量。这些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捧的“网红”!

    大国工匠,举世无双!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2021-01-20

    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操作

    2021-01-22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一)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2021-01-20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1-01-22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1-01-21

    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的原理与实例

    2021-01-21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