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太牛了!这个团队,8天4篇顶刊!
    来源: 时间:2023-10-10 13:43:56 浏览:1437次
    1、Nature Catalysis:Au/α-MoC催化剂上乙炔低温水加氢制乙烯

    第一作者:Rui Huang和Meihan Xia

    通讯作者:邓德会研究员、于良副研究员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DOI: 10.1038/s41929-023-01026-y



    研究背景



    乙烯(C2H4)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通过石油蒸汽裂解生产。由于对石油资源的消耗非常高,煤经CaC2水解或电弧热解制C2H2,然后乙炔加氢制乙烯(AHE)是替代传统石油基乙烯生产路线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其氢气消耗高、能量投入大。基于此,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由α-MoC负载的金催化剂(Au/α-MoC),其水为氢源,一氧化碳(CO)为氧受体的低温AHE工艺(CO-H2O-AHE)。考虑到地球上水资源丰富,而CO是一种低成本的工业原料,广泛来源于煤和天然气,因此该工艺在反应原料方面的成本低。



    文章要点



    1、CO-H2O-AHE过程在热力学上比C2H2水化生成乙醛和传统的C2H2与H2加氢生成C2H4更有利,由于需要更低的反应温度,也更节能。从一系列金属(Au、Pt、Pd、Ir、Rh和Ru)和载体(α-MoC、CeO2和Al2O3)中,作者筛选出了Au/α-MoC催化剂为最佳CO-H2O-AHE催化剂。

    2、测试发现,在80 ℃下,C2H2的转化率超过了99%,C2H4的选择性高达83%。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Au/α-MoC界面为CO吸附提供了外围Au位点,为水解离和C2H2吸附提供了边界Mo位点,使得原位生成的表面羟基能够将C2H2半加氢成C2H4,CO去除残氧,该过程将激发煤基乙烯工业的进一步替代发展,特别是在后石油时代。



    图文展示



     

    图1.CO-H2O-AHE工艺及其反应性

    图2. Au/α-MoC催化剂的结构和电子表征

     

    图3. CO-H2O-AHE机理的研究

     

    图4. CO-H2O-AHE工艺的DFT计算


    2、Nature Catalysis:圣杯反应!室温下甲烷与O2直接转化


    第一作者:Jun Mao、Huan Liu和Xiaoju Cui

    通讯作者: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DOI: 10.1038/s41929-023-01030-2



    研究背景



    随着原油资源的枯竭,将天然丰富的甲烷(CH4)转化为高价值产品是替代石油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途径。其中,直接使用廉价的O2作为氧化剂,在低温下将甲烷转化为增值化学品,为甲烷的利用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但由于甲烷的化学惰性和O2的低活性,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基于此,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等人报道了在富边MoS2催化剂的硫空位(SVs)上,在25 °C条件下,O2将CH4直接转化为C1氧合物(CH3OH、HOCH2OH和HCOOH)。



    文章要点



    1、实验测试发现,该催化剂的CH4转化率高达4.2%,对C1氧合物的选择性超过了99%,并有效地避免了CH4过度氧化为CO2

    2、通过多次原位光谱和微观表征以及理论计算,作者发现SVs在MoS2边缘的双核钼(bi-Mo)位点能够在水氢键的促进下将O2直接解离形成O=Mo=O*活性物种,从而在室温下通过CH3O*中间体驱动CH4转化。MoS2的双核-Mo位点类似于MMO羟化酶中的双核铁(bi-Fe)位点,后者用O2生成的Fe-O物种活化CH4,从而实现了CH4与O2的一步直接催化转化,通过模拟MMO的生物催化功能为室温下CH4与O2的人工转化提供了原型。



    图文展示


     

    图1. MoS2和MMO催化剂上O2的室温CH4转化

    图2. MoS2催化剂在O2转化CH4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图3.利用O2转化CH4的MoS2催化剂活性位点的定量分析

     

    图4. CH4转化的活性位点和反应机理的研究

     

    图5. CH4与O2转化反应机理的DFT研究


    3、Nature Synthesis:温和条件下空气直接电转化为硝酸

    第一作者:Shiming Chen和Suxia Liang

    通讯作者: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DOI: 10.1038/s44160-023-00399-z



    研究背景



    硝酸(H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化学品,包括化肥、炸药和尼龙前体。工业上,HNO3是通过Ostwald工艺从氨氧化中产生的,该工艺需要高温(~900 °C),并涉及多个能源密集型步骤,包括氨的合成和随后的氧化。基于此,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等人报道了通过构建一个协同的异-均相电催化过程,绕过N2与O2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在阴极通过羟基自由基(OH·)介导的氧化途径,在25 ℃和0.1 MPa条件下实现了空气(N2+O2)直接转化为HNO3



    文章要点



    1、在电位为0 V下,法拉第效率(FE)高达25.37%,HNO3的生成选择性超过99%。对比已报道的N2电化学氧化,其在阳极上具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优势,因为后者的反应需要腐蚀电位和氧化电位。

    2、在石墨棒催化剂上,作者采用O2非均相电化学还原制过氧化氢(H2O2),结合原位生成的H2O2均相Fe2+诱导解离成OH·作为反应氧化物种,可以获得141.83 μmol h−1 g−1Fe的高HNO3产率,是直接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的225倍。

    3、此外,该工艺需要较低的电池电压仅为1.45 V,不仅更节能,而且有利于抑制电腐蚀和提高电极稳定性。原位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表明,N2被原位生成的OH·活化,OH·作为强亲核剂与N2结合,通过“亲核加成”生成次亚硝酸(H2N2O2),再进一步氧化生成HNO3。该工艺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相结合,为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利用空气生产HNO3提供了廉价的一步绿色路线。



    图文展示



    图1.不同途径N2制HNO3的反应条件

    图2.空气电转化为HNO3的催化性能

     

    图3.空气电转化为HNO3过程中反应中间体的研究

    图4. DFT计算的反应机理


    4、Matter:配体限制效应助力2D RhH催化HER!

    第一作者:Jinchang Fan

    通讯作者: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DOI: 10.1016/j.matt.2023.09.003



    研究背景



    过渡金属氢化物(transition metal hydrides, TMHs)具有良好的电子态可调性和反应路径可调性,在析氢反应(HER)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严重的热力学不稳定性给其在环境条件下的制备和利用带来了挑战。基于此,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等人报道了利用配体约束效应打破热力学限制,首次构建了环境条件下稳定的二维氢化铑(2D RhH)纳米片。通过在RhH表面配以强吸引电子的正丁胺基配体,增强Rh与间隙H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稳定结构,在环境条件下2D RhH的形成在热力学上是允许的。



    文章要点



    1、在酸性条件下,2D RhH表现出优异的HER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其过电位仅为28 mV,Tafel斜率为18.5 mV/dec,比商业Pt/C催化剂和大多数已报道的RhH基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对比2D Rh催化剂,其质量活性提高了3.1倍,表明间隙H原子和表面配体对Rh催化剂的HER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多重光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正丁胺基作为表面配体诱导表面和亚表面Rh原子的电荷重分布,增强了Rh与间隙H之间的相互作用,且适度减弱了H*在RhH表面的吸附。这些修饰不仅有利于2D RhH的形成,而且通过配体介导的H转移机制,降低过电位和加速H2脱附动力学来提高HER活性。



    图文展示



     

    图1. 2D RhH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图2. 2D RhH表面物种的鉴定

     

    图3.配体限制效应的理论研究

    图4. 2D RhH的HER性能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2020-05-03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2021-06-19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2021-01-22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2019-10-25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2019-10-25

    Zeta电位的基本理论、测试方法和应用

    2020-08-24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