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热处理毛竹材吸湿与解吸特性
    来源: 时间:2024-01-04 14:14:13 浏览:1909次
    热处理

    热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改性方法,在木、竹材企业已被广泛应用。热处理使得材料表面的颜色加深,可用于替代珍贵木材作为高档家具用材;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提高生物耐久性。


    但是,热处理会降低竹材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当热处理温度高于180℃时,竹材的静曲强度会显著降低,竹材材质变脆。竹材在180℃热处理时,其静曲强度损失量低于10%,同时尺寸稳定性也得到较好的改善,更适合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中。


    吸湿性是竹材及其制品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竹材的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耐候性都有重要影响。


    目前,180℃热处理对竹材吸湿和解吸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其尺寸稳定性改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动态水分吸附法由于操作方便、数据精确、耗时短,已被广泛应用于木/竹材水分吸附特性的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雷文成,张亚梅等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dynamic vapour sorption,DVS)测试了竹材在180℃热处理前后等温吸附曲线的变化情况,利用Guggenheim-Anderson-deBoer (GAB)吸附模型和Hailwood-Horrobin(H-H)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模拟分析,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竹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热处理对竹材吸湿和解吸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热处理竹材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样制备

    1.2  等温吸附曲线的测定

    1.3  GAB和H-H吸附模型分析

    1.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材的等温吸附曲线

    通过DVS测定的竹材样品等温吸附曲线如图1A所示。在吸湿阶段,随着相对湿度(RH)的增大,竹材的平衡含水率(EMC)逐渐增大。当相对湿度低于35%时,热处理对竹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不大。当相对湿度高于35%时,热处理竹材的平衡含水率低于原竹的平衡含水率,且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差异逐渐增大。当相对湿度为90%时,热处理竹材的平衡含水率为14.18%,相对于原竹平衡含水率的降幅为16.29%。在解吸阶段,竹材的含水率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在同一相对湿度下,竹材在解吸过程中的含水率高于吸湿过程中的含水率,这说明在竹材的水汽吸附过程中存在滞后效应。笔者定义吸湿滞后系数为:在相同的湿度下,竹材解吸阶段的平衡含水率减去吸湿阶段的平衡含水率。竹材的吸湿滞后系数如图1B所示。竹材吸湿滞后系数随着湿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湿度为70%时,竹材的吸湿滞后系数达到最大值。竹材经热处理后,其吸湿滞后系数相对于原竹发生变化。当相对湿度低于15%时,竹材热处理前后的吸湿滞后系数差异不大;当相对湿度高于15%时,热处理竹材的吸湿滞后系数高于原竹。热处理竹材吸湿滞后系数增大与热处理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有关。


    2.2  GAB模型和H-H模型分析

    2.2.1  GAB模型模拟分析

    采用GAB模型对DVS测定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GAB模型对竹材吸湿和解吸阶段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拟合度很高。通过此模型所得到的系数参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吸湿阶段,竹材经热处理后其Mm相比原竹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19.25%;CGAB值和KGAB值相对于原竹变化很小。这说明热处理降低了竹材中单层水汽吸附量,但是并没有改变竹材表面的水分子与吸附点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解吸阶段, 与原竹相比,热处理竹材的Mm减小,KGAB值增长。这说明在解吸阶段热处理竹材的单层水汽吸附量减小,竹材表面的水分子与吸附点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2.2.2  H-H模型模拟分析

    采用H-H模型模拟竹材吸湿阶段的曲线,拟合系数高于0.998,拟合图如图3所示,模拟所得的系数参数如表2所示。热处理竹材的W值相对于原竹有明显升高,升幅为22.17%,这表明竹材经热处理后的水分吸着点数量减少,从而使竹材中单层水汽吸附量降低;同时,热处理竹材的K2基本不变。这与GAB模型分析的竹材吸湿过程所得参数的结果一致。

    H-H模型水分吸附理论将等温曲线分成水合水(即单分子层水)和溶解水(即多分子层水),如图3a和b所示。原竹中单分子层吸附含水率和多分子层吸附含水率交界处的湿度为32%(图3a),而热处理竹材中单分子层吸附含水率和多分子层吸附含水率交界处的湿度为38%(图3b)。当相对湿度低于交界处的湿度时,主要是单分子层水吸附;当相对湿度高于交界处的湿度时,主要是多分子层吸附。通过计算可知,原竹和热处理竹材中单分子层水含量占比分别为15.16%和16.29%,这说明热处理使得竹材中单分子层水吸附/多分子层水吸附的比例增大。在解吸过程中,多分子层水相对容易蒸发,而热处理竹材中单分子层水吸附/多分子层水吸附的比例增大,会影响多分子层水的蒸发。因此,热处理竹材在解吸过程中含水率的降低较原竹平缓,从而造成热处理竹材的吸湿滞后系数增大。

    通过比较原竹和热处理竹材单分子层吸附含水率和多分子层吸附含水率(图3c)可知: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热处理对单分子层水吸附的含水率影响不大;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热处理竹材的单分子层吸附含水率和多分子层吸附含水率都低于原竹。这说明热处理同时降低了竹材的单分子层吸附含水率和多分子层吸附含水率。


    2.3  热处理对竹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采用FT-IR分析竹材热处理前后化学官能团的变化,得到的竹材红外谱图如图4所示。热处理竹材和原竹的红外谱图大致相同,未出现新的吸收峰,说明热处理并没有破坏竹材的化学结构,也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红外谱图的峰在1 424cm-1处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做半定量分析,各峰的比值如表3所示。两者的吸收峰在强度上存在差异,表明热处理对竹材原有基团的振动强度产生了影响。

    由图4和表3可知,3 428cm-1处是羟基(OH)的伸缩振动峰,热处理竹材的羟基峰峰型变宽且强度相对于原竹降低,这说明热处理改变了竹材中的氢键组成,并减少了竹材中羟基的数量。1 736cm-1处为非共轭乙酰基中的羰基(CO)伸缩振动峰,1 632cm-1附近为木质素共轭羰基(CO)的伸缩振动,热处理竹材中这两处峰的强度降低,表明热处理使得竹材中亲水性羰基的数量减少。

    1 245cm-1处为半纤维素和酯类侧链中OC—O基团中的C—O伸缩振动,1 051cm-1处为木质素和纤维素中C—O—C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热处理竹材中这两处峰的强度下降,说明热处理降低了竹材中亲水性的C—O数量。水分在竹材细胞壁聚合物中的吸附活性位点主要是OH、CO和C—O等基团,而单分子层水主要是吸附在这些活性位点。热处理使得上述亲水性官能团含量降低,活性位点的减少使得竹材中单分子层水分的吸附降低,而多层吸附水是在单分子层水的基础上进行吸附。因此,活性位点的减少会影响多分子层水分的吸附。


    结 论

    采用DVS测试了毛竹竹材在180℃热处理4 h时的等温吸附曲线变化,通过GAB模型和H-H模型模拟分析了竹材的DVS数据,采用FT-IR研究了竹材中化学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1)热处理使得竹材的平衡含水率降低,吸湿滞后系数增大。

    2)由GAB模型分析可知,热处理降低了竹材的单分子层水吸附能力,但是没有改变表面的水分子与吸附点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由H-H模型分析可知,热处理降低了竹材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水吸附含量,使得热处理竹材中单分子层水吸附含量/多分子层水吸附含量的比例升高。

    3)FT-IR分析显示,热处理使得竹材中的亲水性官能团含量减少。热处理后竹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是竹材吸湿和解吸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2021-01-20

    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操作

    2021-01-22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一)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2021-01-20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1-01-22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1-01-21

    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的原理与实例

    2021-01-21

    项目推荐/Project
    动态水分吸附测试仪(DVS)

    动态水分吸附测试仪(DVS)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