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孙学良院士团队,又发JACS!
    来源: 时间:2024-05-27 09:39:01 浏览:1051次

    第一作者:Yu Pengcheng

    通讯作者:韩松柏教授、邹如强教授、夏威教授、孙学良院士

    通讯单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DOI: 10.1021/jacs.4c02170.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主流储能技术之一,在安全性与能量密度方面遭遇瓶颈,而固态电池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和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成为潜在解决方案,但锂金属固态电池的发展受限于缺乏高性能的锂离子固态电解质,其需同时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与锂金属负极的兼容性。然而,大多数超离子导体与锂金属负极不兼容,由于易被锂金属还原的高价阳离子,导致界面层生长、界面电阻增加和电池故障。目前的改进策略往往牺牲了离子传导率或需要复杂的工程技术。基于此,孙学良院士团队针对高价阳离子作为固态电解质对锂不稳定的根源,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反结构设计策略,即从固态电解质的化学成分中彻底消除非锂阳离子,以实现对锂金属的内在热力学稳定性,从而有望突破现有瓶颈,推动锂金属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文章要点




    1、作者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具有内在热力学稳定性的富锂超离子导体,其采用特殊的反萤石结构设计,并引入新的间隙锂位点,显著提高了Li+的电导率,从而优化了Li+迁移路径,展示了其在可逆Li-Li对称电池和具有Li金属负极和LiCoO2正极的全电池中的潜力,为高密度固态锂金属电池提供了新可能性。

    2、作者还提出了对反萤石固体电解质未来工作的研究方向,包括Li+迁移的显式性质、阴离子无序和熵驱动Li+扩散的机制,以及电化学反应与全固态电池中高面积负载和快速充电的兼容性等。本研究方向的深入探索有望为高性能锂金属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图文展示




    图1. 反结构材料的设计原理

    图2. Li-N-S体系的性能表征

    图3.同步加速器XRD和中子衍射结果的联合细化

    图4.扩散系数的阿伦尼乌斯图、锂迁移势垒及范霍夫关联函数

    图5.电池的耐久性,循环使用性与充/放电结果测试

    图6.采用Li2.5N0.5S0.5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别只盯一区!这些二三区化学期刊,发文量多,速度快,真的还不错!

    2021-06-19

    Nature盘点8篇: 北大、南大、密大、亚琛工大等最新前沿成果报道丨生化材9月精选

    2019-10-25

    MOF&COF顶刊精选:罗建平、陈龙、Yaghi、王为、林子俺、尹学博、师唯顶刊大盘点

    2019-12-06

    ​机器学习顶刊精选: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材料研究

    2019-12-05

    包信和院士成果精选丨用坚守不渝开启催化世界

    2019-12-06

    ​发光材料顶刊精选:杨阳、陈平、安达千波矢、唐本忠、夏志国顶刊大盘点

    2019-12-05

    项目推荐/Project
    电池材料检测

    电池材料检测

    《锂离子电池原理与仿真计算》

    《锂离子电池原理与仿真计算》

    电池性能测试

    电池性能测试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