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ature:昆虫眼睛化石阐明三叶虫光学和节肢动物的视觉能力眼睛化石可以推断出已灭绝的节肢动物的视觉能力。然而,由于分类学和成岩作用而导致的结构或化学变化可能改变原始特征,因此有必要与现代物种进行比较。隆德大学Johan Lindgren等报道了5400万年前的头蝇(crane-flies)眼睛的详细分子组成和显微解剖,这为一些其他古代节肢动物的光学系统的解释提供了一个线索。这些保存完好的视觉器官由钙化的角膜透镜组成,而且这种角膜透镜被含有真黑色素的间隙分隔开。作者还发现活的头蝇的小面壁上存在真黑素,并且在复眼上可以形成最外层包含几丁质角膜的色素屏障。这是第一次记录节肢动物黑色的筛选色素,并揭示了昆虫眼睛的一种化石模式,包括抗腐烂的生物色素和全眼球的早期成岩矿化作用。晶状体角质层的可见次生级钙化最初是几丁质化的,这对三叶虫的钙化角膜有一定的意义,作者认为这种三叶虫的钙化角膜是人工保存的产物,而不是体内生物矿化的产物。虽然三叶虫的眼睛可能已经被部分矿化,以获得机械强度,但更有可能的是,它的有机成分通过梯度折射率光学和加强对晶状体形状的控制来强化功能。Johan Lindgren, Dan-Eric Nilsson, Peter Sjövall, et al. Fossil insect eyes shed light on trilobite optics and the arthropod pigment screen, Nature, 2019, 573, 122–125.DOI: 10.1038/s41586-019-1473-z.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473-z.
8.Nature:利用细胞因子IC7Fc治疗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非常普遍,全世界估计有3.7亿患者,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一倍。尽管已经有几种成熟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是一种能够阻止或逆转疾病恶化的药物仍然有相当大的需求。gp130受体细胞因子IL-6和CNTF不仅可以改变食物摄入量和体重,而且可以改善小鼠和人类的胰岛素抵抗,但它们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有限。因此,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Mark A. Febbraio等设计了gp130配体IC7Fc,IC7Fc其中的一个gp130结合位点从IL-6中移除并由CNTF的LIF受体结合位点取代,其与免疫球蛋白G的Fc域融合,可产生类似CNTF的细胞因子,但依赖于IL-6受体信号。作者发现IC7Fc可以改善小鼠的糖耐量和高血糖,防止体重增加和肝脏脂肪变性。此外,IC7Fc可通过激活转录调节因子YAP1来增加或防止骨骼肌质量的丢失。在以人类细胞为基础的试验中,以及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IC7Fc治疗不会导致炎症或免疫原性的现象。因此,IC7Fc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一代生物制剂,可用于治疗目前流行的2型糖尿病和肌肉萎缩等疾病。Maria Findeisen, Tamara L. Allen, Darren C. Henstridge, et al. Nature, 2019, 574, 63–68.DOI:10.1038/s41586-019-1601-9.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601-9.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丰厚稿酬等你来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测试GO”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