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电子电导率测试原理及方法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8-24 16:40:26 浏览:23204次

    作者:渔鱼遇雨

    1 引言

    电导率是导体及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的电学参数之一,电导率的大小与材料的电性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光伏、电化学、储能、导电聚合物等领域,材料电导率的表征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在此,本文重点总结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的测试原理及方法,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2 导体与电导率

    2.1 导体的分类

    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根据材料导电时载流子种类的不同,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是以电子为载流子的材料,如金属、石墨、碳材料等。在这类材料中,原子的核外价电子能轻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运动,因此这类导体也称为电子导体。这类材料在导电的过程中,本身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第二类导体是以离子为载流子的材料,常见的第二类导体主要是含电解质的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如NaCl水溶液),其载流子是正负离子。这类材料多为离子晶体,阴阳离子之间的结合能较高,原子的价电子难以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单独运动,只能与阴阳离子一起运动,因此这类材料也称为离子导体。

    子导体虽然能导电,但其在通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化学变化,且有物质的转移,这也是其区别于电子导体的特征。
    除了这两类常见的导体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导体——电离的气体,一般称为气体导体。其原理是利用高能射线、高温或超高电压使气体发生电离,形成气态的导体。气体导体同时含有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常应用于电光源制造工业。日光灯中的氩气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弧光放电现象,电离后的氩气就是一种气体导体。
    2.2 电导率

    电子电导率测试原理及方法+参考图1

    导电能力,引入电导率的概念就更加方便

    3 电子电导率测试原理
    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是通过测量其电阻率来确定的。根据安培公式R=U/I,通过测定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过导体的电压降计算出导体的电阻,并测量出待测样品的几何尺寸,进而通过公式(1)计算电导率。这种方法我们一般称为直流法,直流法又包括二探针和四探针法,这类方法主要针对纯电子导电的材料。当测量混合导体时,即导体中含有电子和离子两类载流子时,由于离子的导电性具有不可逆性,电荷转移阻抗会影响测量,因此,直流法常常选择离子阻塞电极,使电子导电率的测量更加准确。
    3.1 二探针直接测量
    图1为探针科技RTS-7型二探针测试仪的仪器。大部分二探针法测量材料电导率的实验装置原理基本类似,如图2所示。由于测试时试样处于两探针之间,探针、集流体、试样是串联接入电路,故最终测试得到的电阻包括探针本身电阻、探针与涂层的接触电阻、涂层电阻、涂层与集流体接触电阻、集流体本身电阻。


    图1 RTS-7型二探针测试仪


    RTS-7型二探针测试仪


    该方法的缺点是很难得到材料本身电导率的绝对值,对测试本身电导率较高的材料具有较大的误差。


    图2 两探针电阻仪装置示意图



    两探针电阻仪装置示意图
    除了仪器自身的误差外,试验参数(施加的电流和施加的压强)对最终测试的样品电阻有较大影响。施加的电流主要对于高电阻材料(如磷酸铁锂)影响较小,加载电流较小时就能得到稳定结果;而对于低电阻材料(石墨电极),加载电流相对较高才能得到稳定结果,最终对所有测试电极选择10 mA 的加载电流以实现比较稳定的测量结果。而对于粉末活性材料,并不是对单个粉末颗粒进行测试,而是对于整体聚集的粉末样品,因此压强对粉末样的电导有较大的影响。如图3所示,施加的压强小,则样品颗粒之间的接触不好,导致电子传导受阻;反之,压强增大

    样品颗粒之间的接触变得良好,电子传导会增强,电导也会变大。此外,湿度和温度也会影响材料的电导率。基于以上原因,粉末样品电阻率的表述通常并非单一值,而是电阻率随压强的变化关系(表1)。


    图3 粉末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接触情况



    粉末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接触情况


    表1 粉末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电导率

    粉末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电导率

    3.2 四探针测量法

    四探针法是在两探针法基础上的改进,通过在电流探针之间再加上两根探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接触电阻的影响。两探针与四探针之间的电极构建差异可以归纳如图4所示。在两探针法中,测量回路和电流回路是同一回路,回路本身的电阻会对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而在四探针法中,测量回路和电流回路则是并联的,回路中的电阻则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无论样品的电阻大小,只要其测试样品的尺寸足够大,则测量结果就足够精确。此外,为了进一步消除电压探针本身的接触电阻和注入效应,四探针法还采用补偿法来测量电压,使电流不必通过电压探针,从而测试的电阻较为准确


    图4 二探针(上)与四探针(下)之间的电极构建


    二探针(上)与四探针(下)之间的电极构建

    图5 任意位置的四探针(左)和直线型四探针仪(右)



     任意位置的四探针(左)和直线型四探针仪(右)


    电子电导率测试原理及方法+参考图2

    四探针说明

    第二,如果测试样涂层相对较厚,四探针法仅能得到部分涂层的电阻贡献,而忽略了极片的涂层梯度,因此也无法全面表征极片电阻值。

    尽管四探针测试结果也存在一定误差,但是该方法仍是最常用的材料电导率测试手段。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段来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才是我们掌握这些测试技术的初衷。

    4 参考文献
    [1] 周东祥, 潘晓光.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2] 许洁茹, 凌仕刚, 王少飞,等. 锂电池研究中的电导率测试分析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5): 926-955.
    [3] WESTPHAL B G, MAINUSCH N, MEYER C, et al. Influence of high intensive dry mixing and calendering on relative electrode resistivity determined via an advanced two point approach[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17, 11: 76-85.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交流学习之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理解!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2020-05-03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2021-06-19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2021-01-22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2019-10-25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2019-10-25

    Zeta电位的基本理论、测试方法和应用

    2020-08-24

    项目推荐/Project
    质构仪

    质构仪

    阻抗分析仪

    阻抗分析仪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