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遇事不决,量子佛学?朱清时院士的传奇一生!
    来源:测试GO 时间:2022-10-27 10:02:13 浏览:5337次

    朱清时,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他是一位走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第一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顶级的学者,曾一度被人们冠以“佛学院士”的称号,吐槽其“晚节不保”!本期,笔者就带领大家走进朱清时院士的传奇人生!



    传奇伊始


    1946年2月,朱清时出生于四川成都,并在成都度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1968年,朱清时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随后被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工作,先后当过工人和计划员。

    六年后,朱清时被调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开始从事激光分离同位素重大项目研究,并在一年后成为项目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他通过理论分析后制定的激光光压偏析法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案,在自制设备完成后,首次实验即获成功,其研究方案为国内首创。这项成果通过鉴定后也获得了1982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1978年,时值改革开放,朱清时也借着这股东风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中的一员。学成归来的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正是这一段时间的学术经历,使得长时间醉心学术的朱清时在分子高振动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

    主要成果如下:

    (1)在剑桥大学用自己设计的方法,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硅烷和锗烷等球陀螺分子的局域模振动使对称性降低,造成振转能级结构的显著变化,证明它们是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态,随后他在大连化物所建立了更好的装置,又在许多其它分子中观测到了这种振动态;

    (2)朱清时在理论上证明局域模振动是XYn型分子的伸缩振动在高振动能区中的普遍趋势,且分子作局域模振动时Coriolis和Fermi相互作用将消失或减弱。

    这些工作推动了分子光谱的发展并为选键化学提供了依据,有关论文十几年来一直在被引用,局域模振动光谱已成为现代分子光谱学的重要内容之一!1991年,鉴于其在分子振动、激光光谱和单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贡献,朱清时顺利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分子局域模振动的主要专家!


    最牛大学校长

    1994年开始,朱清时院士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两年后,朱清时院士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并于1998年改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作为常年沉醉于科研的科研工作者,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的朱清时院士敢于接受这一任命,无疑意味着前路的坎坷曲折,但他没有退缩!

    随之而来的第一个挑战是大学扩招!

    面对汹涌而来的扩招势头,朱清时院士确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国家重视教育,是好事,但大规模扩招,味道开始变了。”他说,“一所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学生多了,必然被稀释,其结果就教学质量下降。”为此,他坚持建校规模适度原则,采取战略性收缩策略,坚守“小而精”的深耕办学理念,成为教育领域的“异类”!

    此外,在学科建设上,朱清时院士集中全部资源发展理化学科,放弃工科和医科建设。这样的战略性收缩原则,对于学校学科建设有利有弊。虽然在此期间基础学科得到了加强,但是辛苦创办的工科专业,则陷入了萎缩和停滞。从而导致了许多反对的声音,然而,纵使外界沸反盈天,他依然初心不改,坚持中科大精英教育的原则,走“高精尖”的办学路线,为中科大今日的辉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随后,朱清时院士在一片反对与质疑声中开始了他的中科大校长连任之旅,他也成了除郭沫若之外在中科大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被称为“最牛大学校长”!

    直至今日,与别的高校每年招收几千甚至上万的本科生相比,中科大依然坚持着朱清时院士的办学理念,每年招收本科生不超过2000人。正是由于严抓本科教育质量,提供了堪称中国最好的本科生教育,中科大也因此创造了“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壮举。


    中国高校改革第一人

    2008年,朱清时院士结束了其为期11年的中科大校长任期。

    随后,花甲之年的朱清时院士被聘请为四川大学双聘院士,本以为余生会与学术研究做伴,然而,传奇终究是传奇,只会延续,不会终止!

    彼时,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教育资源却颇为贫乏,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城市的文化水平成为共识。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深圳市打算创办一所全新体制的高等院校,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并参照建校不到20年便跻身世界一流名校的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全球遴选校长。

    在教育界多名院士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主任的劝说下,朱清时院士接受了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这一任命,于花甲之年,于深圳,续写传奇!

    然而,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创办一所新型高校远没有那么简单。在这期间,南方科技大学经历了学生退学、多位核心团队成员离开和学校身份落户难等许多困难。但朱清时院士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2010年,南方科技大学在等待教育部招生许可证三年未果的情况下,决定放弃等待,先办大专或学院,待若干年评审合格后再升成大学。当年12月,校长朱清时在官方网站刊登出《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阐明“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并承诺减免招入学生的全部学费,并每年补助每人一万元人民币作为生活费。朱清时的这一行动标志着在中国建立能够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研究性大学,回归教育自主办学,向国际先进大学行列进军迈出第一步。

    2011年,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当年3月份的重大事件中,南方科技大学在未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招收45名只有高中二年级学历的学生,并开始“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的试验赫然在列!该举措一度引爆舆论,也引起教育界的轩然大波!

    改革无疑是困难的,先行者必然永处风口浪尖!那一年夏天,时代留给南方科技大学和朱清时院士的记忆只有“背水一战”和“孤军奋战”,悲凉悲壮却又震撼人心!

    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向广东省政府发出通知,同意设立南方科技大学。同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成立大会暨2012年开学典礼在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第一校区举行。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典礼致辞中表示:改革创新是南科大的立校之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南科大必将以更大的气魄、胆识和力度推进各项创新,完成南科大作为国家高教综合改革试验校的重大使命。

    朱清时院士认为:世界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有一个普遍规律,每一个国家的高校都是多元的。我把南科大比作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验田”,我和我的团队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它耕耘好,等待收获。即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后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那么它的成长过程也会成为下一批教育改革者的经验。对于南科大的未来,我始终充满信心。

    然而,英雄终会迟暮。2014年,执掌南科大5年的朱清时院士,正式告别他一生中最艰难、最具挑战的岗位,南方科技大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短短5年时间,以改革走入人们视野的南方科大在经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相继被收编后,三大口号的最后一个口号去行政化,也在这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宣告失败。虽然没有实现理想中的办学理念,但是却走出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朱清时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第一人”。

    中国知名教育时评家,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朱清时院士,他认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5年,最终成为一所体制内的学校,不能说是朱清时一人的失败,而是整个环境困住了他的手脚,是我们现在整体的环境和社会的一个问题,是教育改革的失败。朱清时的遗憾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遗憾。


    佛学院士?晚节不保?

    卸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一职后,朱清时院士回到了故乡安徽,过起了退休后的宁静生活。作为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院士在中科大的校园中拥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闲暇出门散步碰到的在校生还常与他合影,老院士的生活惬意而又平静。

    然而,2017年6月,朱清时院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的一场题为《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讲座,再次引爆舆论,这位年过古稀的老院士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这次,舆论给他冠上了“佛学院士”的称号!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了山顶,才发现,佛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科学的尽头是佛学!”

    “自然科学与佛学最终将殊途同归。”

    ……

    老年的朱清时院士并没有放弃研究,而是研究起了量子佛学,并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迷信。由于朱清时院士的特殊身份,一时之间引起了全民争议,他也被称为“伪科学的代言人”。

    虽然遭遇大量非议,但在朱清时院士的观点引导下,依然有许多社会人士选择了皈依佛门,曾有一名清华毕业的学生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前往北京龙泉寺出家。除此以外,很多信徒对他也是极度的崇拜和敬仰,认为他才是真正懂得科学和佛学的高僧大德。

    时至今日,虽然生活环境清幽宁静,但朱清时老院士依然处于争议之中。英雄虽迟暮,但不惧波澜!


    结语

    作为一个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晚年的朱清时院士却与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沉迷于玄学研究,认为科学的尽头神学、佛学!也许是这些顶级科学家的眼界太高,也许是“大众”的视野太狭小,这些观点留给时间去证明即可,笔者在此不做评论。惟愿这位中国高校改革的先行者身体安康,诸事顺遂!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一文详解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

    2023-10-08

    接触角测试(CA)的原理、样品制备要求及实际应用

    2023-11-16

    热重分析(TG-DTG)曲线的几种解析方法

    2023-12-26

    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教程

    2022-08-12

    一文详细介绍he染色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023-11-23

    TMA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要点

    2023-12-06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